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吴常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丝路精神是滋养、教育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营养和翔实素材。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包括丝路精神。几千年来,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中华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之中,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支撑。何为丝路精神?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丝路精神是滋养、教育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营养和翔实素材。
以丝路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丝绸之路承载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在以马、骆驼等牲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一行人满载丝绸、陶器、茶叶、书画等物品奔走在荒凉的沙漠中,条件之恶劣、路途之遥远、历时之长久可想而知。“丝路人”所展现的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品质和丝绸之路所承载的合作共赢、爱好和平的寓意熔铸且升华为丝路精神。伟大的丝路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彰显着中华民族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势,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诉求。高校思政课要以丝路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感悟丝路精神背后的中国历史、中国制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和中国贡献,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在落实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实践历练中不断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以丝路精神拓展大学生的全球视野
历史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不仅进行各种物品的交换,而且还友好交流、平等相处,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了解,拓展了交际“朋友圈”,开启了友好通商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以开放共赢的胸怀欢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正是丝路精神与时俱进内在品质所要求的。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以丝路精神拓展全球视野,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还要深刻了解国内国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仅要知道国内经济大循环发展态势,还要深刻了解与国际循环的内在关联;不仅要懂得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还要懂得中国担当和中国贡献。丝路精神体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取向,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秉承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原则,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新时代广阔天地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以丝路精神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
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是沿线国家和人民共同缔造的商业贸易和人文往来之路,古代中国的作用最为突出。丝绸之路被世界人民用产自中国的珍贵、华美且象征着东方文明的丝绸来命名,一方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在丝绸之路发挥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商品和中国文化在古代东西方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分量。历史上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商品成为西方国家的“奢侈品”,那巧夺天工的制造工艺、栩栩如生的花纹图案,展现了中国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今天的中国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面对风险挑战以及技术封锁和垄断,如何打破僵局、补齐短板?丝路精神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坚持“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破解发展瓶颈,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高校思政课要以丝路精神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能力和水平,自立自强、奋发有为,勇攀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以丝路精神倡导大学生互学互鉴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使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世界文化交流、文明融合的大动脉。彼此互学互鉴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主旋律。如在两汉时期,先进的钢铁冶铸技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和西方各国,在其后的交往交流中,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也沿着丝绸之路相继传入西方,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也积极学习沿丝绸之路传入的天文学、几何学、医学等技术文化,良马、玻璃等物质文化,音乐、绘画等艺术文化等。但在互学互鉴中我们没有迷失自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这种互学互鉴精神,在彼此尊重互相欣赏的基础上,努力在交流碰撞中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超越自我,满怀信心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以丝路精神引导大学生合作共赢
丝路贸易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生产生活实践中现实需要基础上的,其特点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正是这种现实的社会需要,引导着人们不畏艰难险阻跋山涉水开展商贸往来,极大丰富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物品种类、促进形成了中西方合作共赢,共同铸就了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中国人民的福祉,也追求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增进对丝路精神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内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断增强本领,在对外交往中养成以尊重、平等、开放、合作、共赢为特点的综合素养,成为促进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力量。
《新疆日报》刊发截图
来源:《新疆日报 》 出版日期:2022-04-14 A06版●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