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视点

新疆日报 | 孙秀玲: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深入推进文化润疆

发布时间:2024-10-08浏览次数:10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孙秀玲

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围绕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深刻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推动形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长效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总结,又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谋划新发展。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二次全会强调,“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扎实开展宣传教育、研究阐释工作,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健全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围绕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深刻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形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提升对文化润疆重要性的再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精神富足。

 

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针对新疆的稳定与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化治疆规律的基础上,明确了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解决向东看还是向西看的问题”,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提供思想基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对于物质力量而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文化浸润,能够达到思想引领、价值塑造、文化认同的目标。因而,文化润疆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固本之举。

 

文化润疆实施以来,新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不过也要看到,文化润疆在理论与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瓶颈性问题,如,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还存在认识不清、理解不全面的问题,有的把文化润疆等同于一般的文化建设等。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提升对文化润疆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系统思维推进文化润疆实践,既要考虑长远,又要着眼当前,既要集中力量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又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突出“润化”功能,细致深入做好固本工作。

 

把握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用中华文化铺陈新疆大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同时提出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四大任务,为做好文化润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

 

深入推进文化润疆,要把握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干部群众心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润疆的核心是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文化认同,核心在于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的价值理念。要通过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开展分众化、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主干”与“枝叶”的关系,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从而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运用艺术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等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通过深入开展青少年“筑基”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等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用丰富的文化供给丰盈人心;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寻找共同的历史记忆,激发情感共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端正历史文化认知,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基础上自觉形成政治认同;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政治认同与人心向背问题,强化文化润疆的政治属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真正在国际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首先要看清新疆发展大势,看清做好新疆工作在全党全国大局中的影响,看清新疆工作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的地位。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随着我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一方面,在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中,新疆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如,7月18日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0.1万人次,创通航以来历史新高。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改革开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工作机制,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完善“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开展涉疆对外斗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一方面,美西方反华势力“以疆制华”图谋从未改变,以信息优势和舆论霸权制造“涉疆”话题,歪曲抹黑新疆的舆论攻势不断加剧。因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任务重大而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新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荟萃之地,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中华文化不断润泽的区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润疆资源。今天,新疆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引领下,发生了巨变,群众可见、可感、可知。我们要坚定自信,用好中华文化资源,紧扣国际关切,进一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厚植家国情怀,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要顺应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要求,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运用在文化润疆工作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文化润疆工作开展,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出版日期:2024-09-20   A05版●理论学习   新疆日报